说到这儿,吴浩顿了一下,然后看着现场众人继续讲道:“更为关键的是,在紧急突发状况下,系统的智能化优势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
比如,当舰艇遭受敌方攻击,部分部门、岗位出现人员伤亡、失能,或是舰船因战损需要紧急进行管损作业时,传统系统可能会陷入短暂混乱,影响应对速度。
但我们的智能作战指挥系统具备自动应急处理能力,能依据预设程序和实时状况,迅速启动相应应急预案,自动调配其他可用资源,执行必要的紧急操作,最大程度降低损失,维持舰艇的战斗效能。”
“此外,这套系统还具备自主战斗值班和勤务值班功能。
以往,舰艇上部分岗位需要安排大量人员轮流执勤,耗费人力且易因人员疲劳导致疏漏。
如今,智能作战指挥系统可承担起部分重复性、规律性的值班任务,通过智能传感器和自动化流程,时刻监控舰艇关键部位和系统状态,一旦发现异常即刻报警并采取初步应对措施。
这不仅能大幅减少这些岗位的执勤人员数量,优化舰艇编制,还能保证值班工作的高效、稳定运行,为舰艇长期执行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吴浩的讲解深入浅出,专家们听得频频点头,眼神中满是对这一前沿技术的赞叹与对我国海军装备现代化发展的期待。
“也就是说,即便是这艘舰艇的指挥作战岗位上面的官兵全部失能了或者说发生了意外甚至可能牺牲了,这艘舰艇上面搭载的智能作战指挥系统在判定人员失能,没有人接管舰艇的时候,它会自己接管舰艇,从而自主进行作战或者执行任务?”一位穿着海军军装的专家这个时候开口询问道。
他的这个问题一出来,瞬间引起了现场众人的关注,尤其是诸多军官脸上都露出了忧虑神色,表情也变的严肃起来。
吴浩迎着众人关切的目光,神色沉稳,语气坚定地回应道:“从技术设计初衷而言,这套智能作战指挥系统的确具备在极端情况下自主接管舰艇的能力。
当系统通过多重生物体征监测与交互反馈机制,判定指挥作战岗位人员大面积失能,且在预设时间内无有效指令输入时,便会启动自主作战程序。”
“但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放心,这绝非是要取代人类指挥官的主导地位,而是作为一种最后的兜底保障手段。
在自主作战模式下,系统会按照相关要求严格遵循预先设定的作战原则、国际法规以及战略目标。它所做出的每一个决策,都是基于海量历史数据、模拟推演以及实时战场态势的综合分析。
例如,在选择攻击目标时,系统会优先筛选对我方舰艇及编队构成最大威胁的敌方单位,同时充分考量攻击可能引发的战略影响,避免因盲目攻击而陷入战略被动。”
吴浩微微顿了顿,眼神扫过在场的海军军官们,继续说道:“为了确保自主作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我们在系统中设置了多重冗余和校验机制。
一方面,在软件层面,运用复杂的算法对每一个决策指令进行多维度验证,防止因算法漏洞或数据偏差导致错误决策。
另一方面,在硬件上,配备了独立的备用电源和数据存储系统,即便舰艇遭受严重攻击,部分关键系统受损,自主作战功能依然能够维持运行。”
“而且,舰艇上的人类官兵始终是整个作战体系的核心。
在正常情况下,智能作战指挥系统更多地扮演辅助决策和执行指令的角色,为官兵们提供全面的战场信息和优化的战术建议。我们坚信,人机协同才是发挥舰艇最大作战效能的关键。
人类指挥官的智慧、判断力和情感因素,是人工智能无法完全替代的。
我们研发这套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舰艇在复杂多变的海战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和作战效能,为我国海军的胜利保驾护航。”
听完吴浩的详细解释,现场的海军军官们紧绷的神情逐渐舒缓,眼神中重新燃起对这套先进系统的信心与期待。
专家们则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纷纷就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提出自己的见解,讨论的氛围愈发热烈。
一位从事人工智能算法研究的专家推了推眼镜,率先发言:“从技术角度来看,这套系统的设计理念非常先进。
多重生物体征监测与交互反馈机制是保障系统在紧急情况下准确判断并自主行动的关键。
我建议在算法优化上,可以进一步引入强化学习技术,让系统在实战模拟和真实作战中不断自我学习、自我进化,持续提升决策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一位在海军战略研究领域深耕多年的老专家微微皱眉,提出了自己的忧虑道:“虽说系统设定了遵循作战原则和国际法规,但战争局势错综复杂,很多时候战略意图的把握并非完全基于数据和算法。
当遇到一些模糊不清、存在战略陷阱的情况时,如何确保智能系统不出现误判,这是个大问题。
我认为在系统中应该增加更多人工干预的端口,即便在自主作战模式下,也能让后方指挥中心在关键时刻及时介入,调整作战策略。”
另一位专注于舰艇通信技术的专家接着说道:“在信息传输方面,随着系统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数据流量必然大幅增加。
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舰艇内部以及舰艇与外部的通信网络架构,确保数据传输的高速、稳定与安全。
防止在战时因通信拥堵或遭受敌方干扰,导致智能作战指挥系统无法及时获取信息或指令传输受阻。”
一位年轻的硬件设计专家兴奋地挥舞着手中的笔记本:“硬件冗余设计十分必要!
我建议在关键硬件模块上采用更先进的纳米材料,不仅能提升设备的耐用性和抗干扰能力,还能在有限的舰艇空间内实现更高效的集成,进一步增强系统的稳定性。”
然而,一位有着丰富海战经验的海军将领表情凝重地表示:“尽管智能系统能提供诸多便利,但过度依赖可能会削弱官兵的主观能动性和应变能力。
我们必须在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的同时,加强官兵的实战训练,确保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熟练掌握舰艇操作,即便智能系统出现故障,也能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继续战斗。”
一位研究军事伦理的学者也加入了讨论:“从伦理角度出发,我们需要明确界定智能作战指挥系统的责任边界。当系统做出攻击决策并造成后果时,责任主体是谁?”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