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怀义乃开国功臣之后,其祖父段鸿更是赫赫有名的大将军。隋末段鸿从高祖李渊起兵,授右倾大都督府军头,后隶属秦王李世民部下,因战功累累,为秦王倚为心腹。
玄武门之变时,扶助秦王即位,拜将封公,赐铁券丹书,之后又出任西海道行军总管,率军大败吐谷浑。
在其晚年重病弥留之际,太宗亲临探望,并许诺封其子为五品官。不久段鸿病逝,太宗追赠其为辅国大将军、谥号忠壮。
段怀义收起长枪,向张汉阳看去,谦道:“张公过奖了。您冒寒而来,快随我到客堂喝碗热茶。”
段怀义将长枪放置在兵器架上后,刚出门便看到长子段墨卿回来,忙向张汉阳介绍道:“张公,这位便是犬子墨卿,让您见笑了。”
段墨卿随即问候道:“张伯好!”
张汉阳见段墨卿身着青色花纹圆领袍,头戴碧玉冠,腰系玉扣,面色青白,耳高眉扬,身材修长,丰姿俊逸,不禁夸赞道:“令郎诗文斐然,满城皆知,何笑之有?”
段怀义苦笑道:“张公应该清楚,我们段府世代以武立家,可偏偏我这孽子从小就不喜舞刀弄枪,整日里只知道吟诗作赋,混街游巷,更不思举业成家,真把我活活气死!”
张汉阳笑道:“人各有志,不可强求。我看这孩子天庭高耸,机敏聪慧,指不定日后能翰墨荣华,位极人臣。”
段墨卿见当朝宰相如此一说,便得意道:“阿爷,您看张相都这样说了,就别再逼我练武了,我以后若真当了宰相,不是更能为我们段家扬眉吐气吗?”
段怀义讥道:“快别做痴梦了!你平日做的那些歪诗,也只能在外面吹捧,其实不过是些雕虫末技,若想考取功名,还得多学经邦济世的学问,像《四书》《五经》这些儒学正典,你哪一本读过?你平日只知道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勾搭,玩偈之心不收,何时让我放心过?
罢了,我以后也指望不上你,也不求你给我们段家光宗耀祖,只希望你不在外面给我惹出祸事就好。”
张汉阳久历官场,早对里面的学问烂熟于胸,只见他侃侃而谈道:“你阿爷说得也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科考终归是正途。你诗文不错,考进士很有优势,想必鱼跃龙门,指日可待。
如果不承祖荫的话,像我这样,考中进士也得先从八品县丞做起,运气好的话,遇到皇帝选拔非常之才,设置特科,对答策问若深得帝心,也可谋得高位。当然有人赏识提携更好,那样便可一展宏图,实现抱负。”
段墨卿本想着有祖上荫袭,加之其父和张汉阳这层关系,不用参加科举就能谋得一官半职,但又想了想,恩荫毕竟是皇帝笼络臣心的手段,一旦官员犯了事被皇帝厌弃,那仕途就毁了,所以这终不是长久之计。
而自身又对官场那些钻营之术深恶痛绝,便道:“谁说要考科举,当朝做官,我才不愿整日活在争权夺利之中,我只想无拘无束,做个闲云野鹤,平平淡淡了却此生。”
段怀义见儿子满口瞎说,不听劝言,便怒从心起,本欲出手教训,却被张汉阳拦下:“段将军,莫动怒,孩子也是无心之谈,有话好好说!”
段怀义瞪了儿子一眼,吼道:“还不下去,别在这儿给我丢人,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没出息的逆子!”
段墨卿退后,段怀义和张汉阳来到客厅分宾主坐定,堂役端上煎好的热茶,张汉阳抿了一口,说道:“连令郎都知道官身不自由啊!”
段怀义适才当面训斥儿子也是怕他骄纵,希望他能收敛心性,明白事理,以后好继承自己的衣钵。
见闻张汉阳如此称赞,只得谦道:“那小子懂什么,不过是由着性子胡说,为官一方,就要造福百姓,报效朝廷。若世人皆图自己轻松快活,那江山社稷由谁来治理?”
张汉阳并不计较段怀义对儿子的粗暴态度,只是感叹道:“虽说朝中有人好做官,但做个好官却难啊!”
段怀义说:“是啊,如今二张弄权,堵塞视听,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朝中大臣无不对其巴结奉承,我平生最看不惯的就是这种谄媚小人,真想找个机会把他们都杀光。”
张汉阳闻言劝道:“段将军万不可意气用事,你杀他们虽易如反掌,但你可有想过,你杀了他们之后,女皇岂能饶过你,那不是杀贼不成反倒害己,划不来啊。再说他们在朝中树敌甚多,多少人对其怨恨已深,巴不得他们倒台呢,又何须你亲自动手?”
段怀义心绪平复后,方道:“还是张相思虑深远,某莽撞了。对了,不知张相这么晚造访蔽府,有何要事?”
张汉阳问道:“段将军,你今日可有收到礼部派人送来的宴会请柬?”
段怀义道:“收到了,您呢?”
张汉阳道:“我也收到了。你对此有何看法?”
段怀义道:“既是圣人美意,我们若不尊奉,岂不是犯颜忤旨?”
张汉阳担忧道:“理是这理,就怕那二张兄弟从中作梗。”
段怀义洪声道:“那二张若敢在宴会上胡作非为,我一拳过去揍死他们!”
张汉阳道:“段将军切勿冲动,我们的时机快要到了。”
段怀义咬牙切齿道:“那二张一日不除,朝堂一日难安。”
张汉阳道:“不急这一时,就让他们再多享几天太平日子。我们须清楚,除他们的真正用意是什么?除了他之后又能怎样?”
段怀义为张汉阳添上茶水,又敬了一杯,道:“某能擢升至这三品左羽林大将军,掌统北衙禁兵,全赖张相力荐。恩公就说让我如何做,我这人嘴虽笨了点,但绝不是贪生怕死之辈。”
张汉阳略一沉思,开口道:“段将军不顾一己安危,某着实钦佩。我记得太宗与侍臣谈治国方略时曾说‘治国与养病无异也。病人觉愈,弥须将护,若有触犯,必至殒命。治国亦然,天下稍安,尤须谨慎,若便骄逸,必致丧败。’
圣人英明神武,如今的朝廷,还不至于丧败,只是出了像二张这样的奸佞,但若任其蒙蔽圣聪,那离丧败就不远了。
天下安危,虽系之于圣人,但作为股肱之臣,理应心怀社稷,尽忠匡救。当下我们须同心协力,以防那二张图谋不轨。至于明日,你按我说的来做即可。”说着张汉阳凑近段怀义的耳边悄声道:“这样,这样……”
正话间,忽门外有人走近,二人慌得顿时止住,只听那人呼道:“段郎,我为张相和你准备了些米粥,要不要现在给你们端进来?”
段怀义闻言笑道:“让张相受惊了,门外之人乃我娘子崔氏。也好,不如我们一起用了晚膳再走。”
张汉阳婉拒道:“这晌夜禁鼓应快响了,我坊离此有些距离,得赶到坊门关闭之前回去,我就先告辞了,你们慢用!”
段怀义见张汉阳起身欲走,忙站起相送,直至踏出府门,张汉阳仍不忘叮嘱道:“明日宴会的时候切忌冲动,一切看我眼神行事!”
段怀义点头应允,看着张汉阳步履蹒跚的身影,不禁感慨万千。
百戏堂位于皇城内西隔城以北,夜色将近,宫内已点起了灯笼和火把,前往赴宴的公卿大臣经监门卫查身后,纷纷从阊阖重门进入百戏堂。
因是女皇设宴,无人敢迟到,诸多大臣早早都到了,每至一人,宦官都会扯嗓通告。当唤到宰相张汉阳时,那些正在谈话的大臣纷纷转头,走近前来问候。
当时朝堂分有倒张和拥张两派,倒张派多是些受到二张兄弟的威胁又拥护李唐的大臣,以太子李显为首,张汉阳自然亦在其列;
拥张派则是些帮二张修撰《三教珠英》的文人官僚及以梁王武思远为首的武家势力。
只见一位身穿紫服的大臣,来至张汉阳身前:“张相,可算把您等到了!”张汉阳笑着施礼:“原来是尹公!”
尹贞现为司刑寺卿,和张汉阳同为狄门桃李,自是惺惺相惜些。
“今日的百戏堂布置得如此华丽,看来要有一出好戏。”尹贞道。
张汉阳明知此乃鸿门宴,却又不得推脱:“这亦不好说,我们已到了这儿,总得进去瞧瞧!”
“现在还没到大节庆,圣人又病重卧床,怎突然想起办宴会?”
“圣意难测,不过你放心,我已派人暗中盯着百戏堂,若发生异变,即刻扶持太子上位。”
“张相深谋远虑,不愧被狄国老称为‘文可领袖群臣,武可统帅三军’之人。听说张相近来胃疾复发,不知可有好转?”
张汉阳苦笑一下,断断续续说道:“此乃早些年落下的病根,一时恐难治好。我恐怕是来日无多了,只想能再为社稷尽一份力,就算日后归天,也无遗憾了!”
尹贞闻此悲凉之语,心下不觉感伤起来。正话间,太子李显、相王李旦、郡王李隆基、崔玄暐、敬晖等人亦陆续前来,一行人围在一起聊了一会儿。
过不多时,一道苍老尖细的声音突然响起:“陛下驾到,两位张国公驾到,太平公主驾到,梁王驾到,婉相驾到。”
此言一出,现场顿时安静下来。随即二张兄弟扶着女皇出现在众人面前,他们身后跟着梁王武思远、太平公主及上官婉儿。
女皇今夜穿着一袭金红色的龙袍,侍候她的二张兄弟,则穿得艳丽随意些,但也难掩那绝世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