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是个天朗气清的好日子。
可惜对于京城的百姓而言,这一日却成了梦魇般的存在。
在城外守候了数月的北境士兵,不知何时竟是多了一倍,定北王世子亲率十万大军,将整个京城围了个严严实实。
往日任由百姓出入的京城,自此也被北境边军守的密不透风。
那些已经习惯了北境边军围而不攻的京城百姓,也在北境这温水煮青蛙的不动声色中,磨尽了自己最后的警惕之心。
加之近两年天荒不断,收成不丰,整个京城也不曾大规模准备粮草。
如今被北境边军骤然切断与外界的联系,仅凭城内储存的那些粮食,最多只能维持京城人们两个月的吃用。
想到这一惊人的发现,从朝廷至百姓,都陷入了无比的懊悔与恐惧中。
懊悔的是不曾提前囤积物资,也不曾料到定北王世子竟然说翻脸就翻脸。
恐惧的却是,当初区区五万北境兵士,就将京城看的严严实实。小试牛刀,便能将京城内同样数目的城防军打的落花流水,不堪应对。
如今骤然增兵至十万悍勇无敌的北境大军,仅凭京城内的这区区五、六万没多少真正上过战场的老爷兵,是根本经不住北境边军的一次冲锋的。
京城人士经历了三日兵荒马乱的时间后,二月初五,发动了一场针对城防军的小规模对战。
景川侯见势不妙,指挥城防军快速退入城内,此战城防军再次损失五千兵士。
剩下来的那些兵士,想到对战时北境边军的悍勇无畏,一个个被吓得面色发白,身子颤抖。
景川侯便知,这些没见过多少血腥,大都是长辈们塞进来混资历的京城士兵。
即便活着,也已经成了废人,根本无法再去应对北境边军的再一次对战了。
神佑此时更是急得抓耳挠腮,寝食不安,再也没有数日前对着西北军和南境边军两支队伍侃侃而谈,信心十足的模样了。
如今他派人送往两地的军饷尚且还在路上,宿承安又不按计划出牌,骤然增兵,大军压城,将偌大一个京城围的铁桶一般。
他现下就是再想派人出去送信,人都到不了城墙下面了。
现下他真是又悔又怕,此时也不由懊恼当初不听府里李幕僚的劝告,在两地军饷上刚愎自用,又吝惜钱财,只送往西北和南境一百五十万两军饷的行为了。
若是那两位将军不满意军饷数量,按兵不动的话,那他这京城可真是危矣。京城危的话,作为皇太子的自己能落得好吗?
事到如今,他也只能硬着头皮期望刘忠全和陈广两位将军,能心怀朝廷,不计前嫌,带兵回援京城。
同时也祈祷宿承安不会趁虚而入,贸然带兵打入京城。
好在,这一次他的祈祷奏效了!
结果也确实如他所料的那般,宿承安兵临城下,在给了城防军一次小小的教训,将城防军彻底赶入城内之后,还真安安静静的守着京城过了半个月。
二月十六这一天,又一则消息自定北王府发出。
前武安侯叶晟培之女--叶锦初,为武安侯一百多口枉死人员再次喊冤。
并拿出诸多京城权贵以前吏部尚书,现任内阁首辅的李文晏李阁老为首的一干文臣,与时任西北大将军,叶晟培左膀右臂的心腹下属陈天耀内外勾结,罗织罪名,陷害武安侯叶晟培的有力证据。
当朝皇帝因着忌惮边关守将,在明知武安侯对朝廷忠心耿耿,一片赤诚的情况下,闭目塞听,毫不怜惜自己的臣下。
反而为了自己的私心,还顺势纵容奸佞,推波助澜,共同造成了九年前的武安侯府冤案。
这样的朝廷,这样的昏君佞臣,不配天下的百姓效忠!
此消息甫一发出,就如同一滴冷水溅入热油锅,引得京城众人再次议论纷纷。
叶锦初是谁?定北王府的现任世子妃是也!
自从两年前她带头研发出高度醇香的白酒之后,随之又研制出了更为惹人注目的白盐。
白盐一出现,就打败了之前的青盐市场,迅猛而激烈的占据了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的日常饮食中。
大名鼎鼎的北境盐务司,就是在她的一手主导下开办起来的。
这两年白盐给定北王府赚取了巨额的利润,众人也都戏称这位定北王世子妃为北境的财神娘娘。
听说这位世子妃出身低微,幼失怙恃,身边还带着一个尚且年幼的小弟。
这样的孤女幼弟,与出身高贵,矜贵俊美的定北王世子宿承安相比,实乃云泥之别。
可偏偏计智谋略皆为人中龙凤的定北王世子宿承安,却是对着这位姑娘屈尊降贵,穷追不舍。
最后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用自己的真心实意打动了姑娘,使得这位锦初姑娘颔首同意,跟着世子去了北境幽云城。
到了北境之后,这位世子妃用提纯白酒的投名状,一下子就取得了定北王和杜王妃的赞赏。随即这位锦初姑娘又马不停蹄的再创新高,直接研制出了提纯白盐的工艺,自此名声大噪。
婚后,这位劳苦功高的世子妃,更是得到了定北王公公的看重,王妃婆婆的疼爱,以及世子夫君的倍加怜惜,爱如珍宝。
出身乡野,貌美如花,聪慧怡人,公婆看重,夫君疼爱,偏偏自己还家财万贯,这样的生活简直是无数大晋少女梦都不敢梦的完美人生啊!
却不曾料到,这样的一个世子妃,竟然是前武安侯叶晟培的嫡女。
在叶锦初确凿的证据里,人们看向紫宸殿的目光,也渐渐开始迷茫。
稍微有些年纪的人,就都知道九年前因西北大将军叶晟培通敌卖国,整个武安侯府一百多口人全部斩首的事情。
毕竟武安侯叶家世代戍守西北浮云城,忠贞爱国的名声已是人尽皆知,当初他背上通敌卖国的罪名时,百姓也曾唏嘘不已。
叶家世代都是一心报国,却不想到了叶晟培这一代,竟然出了这个大一个逆臣贼子,大家心里也都是深感惋惜的。
如今才知,原来人家武安侯叶晟培大将军,竟然是被朝廷奸佞内外勾结,老皇帝又顺水推舟,含冤而死的。
想到这里,众人脊背发凉,尤其是那些保卫边疆的将门子弟。
若是连武安侯这样的忠臣良将,都能因着帝王无来由的疑心猜忌,而任由底下小人任意迫害,随意灭族的话,那将来若是他们奋勇当先,冲锋陷阵,冒着生命危险打下累累功绩之时,会不会被君王一个莫须有的猜疑,再次走上无武安侯府的老路?
想到这里,那些武将们的心都凉了半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