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字,一声声,当真是正气盈身。
朱棣听完,原本尚还平静的脸色瞬间冷了下来。
“拿下!”
随着朱棣一声令下,早就在一旁待命的侍卫冲了过来,将连楹和董镛按倒在地。
他二人仍不停口,嘴里仍然在骂。
“燕贼不得好死!罔顾人伦,叔夺侄位,不得好死啊!”
一旁的陈瑛意识到机会来了。
此时吴昊沉默,朱棣发怒。
皇帝养着自己,正是需要自己在这种时候发光发热啊!
陈瑛正了正表情,一甩衣袖,先是咳嗽一声,随后准备说话。
“放屁!”
吴昊抢先一步喊道。
陈瑛愣住了,像个机器人一般缓缓转过头,看向旁边一脸怒气的吴昊。
这小子......莫不是故意拿我寻开心?
吴昊暗道好险,这出戏才刚刚开始,自己怎么可能在这种时候退出舞台呢。
“孟子云: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朱允炆是如何对待陛下的,你们是眼瞎了看不见吗?”
“子曰: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君王不仁,何以言忠?”
“当今皇上从未有错,你等却死抓着愚忠而不自知,如今落得这么个下场,可笑而不自知!”
说完这些,吴昊喘了口气,随后看向朱棣道:
“皇上!建文旧臣中似这等蠢物想来还有不少,只是其他人贪生怕死而已。”
“臣有一计,可以肃清而今风气!”
朱棣先是看向连楹和董镛二人,一挥手道:“推出去杀了。”
“遵旨!”
两个侍卫先是给了连楹和董镛一人一巴掌,瞬间便让他们满口鲜血,不能再说话。
然后将想提小鸡似的,将二人提了出去。
朱棣轻轻敲了敲桌子,这才看向吴昊问道:
“你有什么想法,直说便是。”
吴昊用先前学过的作揖方式行了个礼,随后一字一顿。
“追...缴...亏...空!”
朱棣还未说话,一旁的陈瑛忙上前一步抢道:
“皇上勿怪,吴御史年纪小,未获智者之教,失于操行,有些见解没有经过成熟的思考,惹皇上见笑了。”
吴昊不去看他,只是盯着朱棣。
他不相信朱棣会听不明白他的意思。
朱棣靖难四年,各地方都有亏空。
按照以往惯例,若是新皇帝上台后往往放弃追缴前朝亏空,以示恩宠。
如果朱棣同意追缴亏空。
那还不是想抓谁就抓谁?
到时候看谁不爽,就让他把近些年的账本拿出来。
如果朱棣同意,那么提出这个意见的吴昊也会出名。
到时候必定万夫所指。
地方官员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
绝大部分都还是建文朝时期留下来的官员。
到时候追缴亏空,肯定拔出萝卜带出泥。
官员们不敢恨皇帝,或者说恨也不敢说出来。
那么吴昊就成了他们唯一报复的对象。
这已经很明显了,这个建议就是投名状!
直白地告诉皇帝,老子要当孤臣。
甚至吴昊都想好了,皇帝可以假模假样拒绝,就说自己于心不忍。
但无奈,吴昊一直谏言,皇帝实在不胜其烦才答应追缴亏空。
这样一来,皇帝还能落个仁慈的名声,又能铲除异党,岂不美哉?
可随着时间推移,朱棣仍然没有表露出对这个建议有任何兴趣的表情。
吴昊也越来越失望。
果然,朱棣沉思一番之后还是拒绝了。
“追缴亏空,此事容易引得朝堂不稳,退下吧。”
吴昊领旨退下,觉得有些可惜。
但转念一想,自己今天表现还可以,起码给皇帝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虽说提出追缴亏空失败。
但吴昊也对朝堂局势看地更加清晰了。
每个人都有他的诉求。
朱棣希望朝堂稳固,毕竟他才登基不久。
纪纲和陈瑛则是一类人,皇帝越是打开杀戒,他们越开心,权力也越大。
建文旧臣嘛,一部分想要杀了朱棣,但更多的还是想要保住自己前朝的地位,害怕一朝天子一朝臣,舍不得权力。
自己嘛,还是想要成为孤臣,建功立业。
正思索着,身后赶来的陈瑛叫住了吴昊。
“你刚才竟然这么大胆?”
“啊?”吴昊有些迷糊,随即想到对方有意收自己当走狗。
陈瑛见他这副表情,还以为吴昊在装傻。
“先前讲话且不说,你为何要提出追缴亏空。”
吴昊想了想,给出了一个敷衍的回答:
“还不是为了陈大人好。”
“怎么说?”
“陈大人你想啊,追缴各地亏空,到时候大人你看谁不顺眼,一参一个准,到时候朝堂衮衮诸公,谁不畏你三分?倒是刚才,陈大人怎么不帮忙劝说几句?”
陈瑛深吸了两口气,死死盯着吴昊。
见他一脸自然,不似说谎。
“朝堂局势复杂,本官和你说了多少遍!你仍旧如此!”
“见小利而亡本,朽木不可雕也!”
吴昊一脸愧疚,还想再说几句,陈瑛便已经挥袖走人了。
看见他远去的背影,吴昊啐了一口。
什么东西!
真当他脑残不成?
陈瑛看似很喜欢自己这个后辈,处处维护。
实则只是想收一条走狗,连自己要说什么都要提前跟他打招呼。
早上的时候,陈瑛带着一群人过来找他。
提前告诉吴昊他要升官的消息,看似很给面子。
实则呢?
这可是古代明朝啊。
官员之间互相拜访,那都是需要拜帖的。
只有极亲近之人登门造访才不需要。
原本吴昊从一个现代的视角思想也不理解,这几天恶补了一些古代生活的常识。
这才明白这个道理,迂腐的规矩也是规矩,错误的程序也是程序。
陈瑛领着家仆直接登门,无异于后世穿着西裤背心参加隆重宴会。
想着想着,陈瑛心生一计。
反正自己要当孤臣,要追缴亏空。
不如一石二鸟,顺便把陈瑛给干了。
毕竟。
都察院左佥都御史,一个正四品的职位,可办不成什么大事,更别提建功立业了。
都察院左都御史,正二品。
不光听起来好听,这也才算是真正进入大明最高决策的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