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里的地瓜已经缓过了苗来开始扎根,麦子也开始拔节往高处长,初夏时节,李怀溪家的蚊香工坊准备开工了。
消息一放出来,村里一阵躁动,一天五十文的工钱,这可是比种地来钱快的营生,村里谁不想去工坊上工?
今年养了牲口的村民更是激动,他们之所以能买得起毛驴,除了卖粮得来的银子之外,大部分的银钱都来自于蚊香工坊。
这下蚊香工坊正常开工,就意味着大家又可以轮流上工,已经空了的钱匣子又能攒下钱了。
但跟村民们想法不一样的是,李怀溪今年不打算让大家轮排了,而是全体一起干。
去年工坊是四条流水线,村里一共一百二十户,每家要间隔三天才能来干一天活。
但今年李怀溪已经打定了主意扩大产能,所以直接让每家出一个人,集齐十条生产线全力生产。
这个决定传到村民耳朵里,村里更是炸开了锅,本来以为三天排上一次,能挣五十文的工钱已经很好了。
可现在直接告诉他们每天都能上工,这意味着天天都能挣到五十文啊!
一时间小庄村的村民心潮涌动,都盼着李怀溪的蚊香工坊赶快开工。
这边李怀溪告诉了村民们今年的决策,那边又找到了老村长。
仓库里去年存下的原材料虽然还有不少,但十条流水线一起干的话去化速度肯定更快。
所以工坊开工的同时,原材料的储备工作也得干起来。
新鲜的材料收回来后需要晒干,中间有这个时间间隔,早点准备的话能保证原材料不会断货。
村里面每家可以出一个人来工坊上工,家里其余的人则可以上山去采原材料来工坊换钱,这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去年也正是因为自己大批量的收购原材料,才让村民们挣了一笔快钱。
去年光靠本村的人收购已然不够了,今年产量增加,光靠村里人收肯定还是不行,不管是艾草还是榆树皮,亦或者是平盖灵芝和驱虫菊,这些虽然在大山里随处可见,但也架不住全村的人天天薅。
所以要想有充足的原材料供应,还是得去收其他村子山上的。
想到去年那些物美价廉的原材料,李怀溪还想出去跑一趟会一会其他村的村长。
但想到老村长后李怀溪就不打算去了,他想把这活再交给老村长帮忙 。
李怀溪记得,之前跟老村长聊天的时候,只要是牵扯到其他村子,老村长都会一脸不忿,想必是因为小庄村太穷导致人家看不起,这些年来跟别的村打交道受了不少气。
去年因为用一半的价格收购其他村原材料的事,老村长高兴了好久,还跟他说什么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老年穷之类的话。
现在机会来了,李怀溪怎么能不让老村长再在其他村的村长面前神气一把呢,要是自己把这事办了,那老村长说不定还会惋惜什么的。
所以李怀溪打定了主意后,在家里提了十来个鸡蛋,踱着步子来到了老村长赵伯贤的家里。
一进门看着在院子里悠哉悠哉晒太阳的小老头,李怀溪笑着道:“赵爷,最近身体挺好的吧?”
院子里的赵伯贤听到声音抬头,看到是李怀溪,忙回道:“哟,小溪来了,哈哈好得很好得很。
你那工坊不是马上开工了吗,不好好在家归置归置,怎么还有工夫到我这里来啊。”
为小庄村操劳了大半辈子的赵伯贤自从卸下了村长的担子后再也没插手过村里的事。
面色比起之前来确实红润了不少,李怀溪看在眼里也由衷地高兴。
“赵爷,工坊那边准备的差不多了,这不是有事想让您帮忙嘛,就过来问问您。”李怀溪说着把手里的鸡蛋放在了院子里的矮桌上。
赵伯贤一听李怀溪有事找他,忙坐直了身子道:“什么帮不帮忙的,有什么事说就行。不过这鸡蛋我不收,一会儿你怎么拿过来的怎么拿回去。”
“这哪是让您帮忙才拿过来的啊,我这不是好长时间没见您了正好一块儿来看看您嘛,家里也不缺鸡蛋,您收着就行。”
李怀溪说完不给老村长再拒绝的机会,立即上前一步蹲下身道:“赵爷,我今年想把工坊的蚊香买卖做的大一点,但咱村后面山上的原材料肯定不够,
要是让村里人为了些银子进深山冒险的话也不值当的,所以我就想跟去年一样收外面村子的,您看怎么样?”
听李怀溪说完,老村长立马回道:“这有啥,他们又不知道你要干什么,再说了即使知道了又能怎么样,你把配方牢牢抓在手里,他们知道了也没用。”
“行,那这事您看能不能出面帮我招呼一下,那些个村子的村长跟您也是老相识,打起交道来肯定更省事。”李怀溪询问似的问向老村长,毕竟老头年纪大了,清闲了这么久还愿不愿意管这些事还不好说。
没想到老村长听完李怀溪的话后一口就答应了下来,站起身道,
“找我你算是找对人了,那几个人,哼,猴精猴精的,去年那是找到咱门上来了,所以我给他们出了个低价。
今年要是上门去找他们的话,保不齐就得跟你漫天要价。”
说完霸气一摆手道:“这事交给我就行了,就跟去年一个价,就这也是便宜他们了。”
说完还忍不住乐了一声,仿佛已经看到了他那些老对手讨好他的样子。
老村长言语间自信满满,让李怀溪感觉甚是安心,果然是老成持重的人,事还没办,说出来的话都这么稳妥。
这个时候正是山上的野草疯长的时候,艾草已经可以收割使用,驱虫菊也在山野间开出了一朵朵的小花。
榆树皮和平盖灵芝更是不用愁,每个村子的山上都有不少。
老村长大包大揽的把这件事答应下来,还安排好跟去年一样,村里的人收了直接送到作坊,外村来的就送到他家去。
李怀溪也觉得这样比较稳妥,毕竟自己村和外村的收购价格不一样,要是让人家知道了自己区别对待,这以后十里八乡的估计自己的名声就算臭了。
不过老村长直接给他上了双保险,放出去的消息跟李怀溪没有半点关系,只是说外地的客商又来自己村收山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