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因为不爱,相反,她爱这个世界,爱万物一切生灵。
她的爱并不是小爱,而是一种大爱,如佛陀慈悲,如圣母哀悯,是打心底里觉得众生皆苦的。
所以,她能时时体谅他人难处,少与他人争论计较,给旁人留下一两分余地。
她的宽厚善良,看似和佟佳皇贵妃、宜妃一样,却又截然不同。
宜妃是天然的善良,佟佳皇贵妃是贵族高高在上对下人的哀悯,她是平等的看待所有人。
她时常觉得,她曾见过相对平等的年代,如果她忘了那时候的一切,从心底认同了现在的一切规则,也许她就真的回不去那个年代了。
她如果放弃了代表乌玛禄的一切,她顺从这个世道,变得面目全非,那她还是自己吗?她和这个年代的女子有什么不同?
可她明明经历过另一个,女子也可以有自己人生的年代;女子也可以有自己的名姓,而不是某氏;女子也可以出门抛头露面做生意;女子也拥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
而不是这个,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仿佛非得抹除了自我,为父母、丈夫、孩子殚精竭力才是对的年代。
可是,一开始,也不是她要来的啊。
她一点儿也不想改变,如果改变了,那是乌玛禄占了乌雅玛禄的身体,还是乌雅玛禄同化了乌玛禄的思想呢?
她不知道。
所以她拒绝接受。
屋中沉默了太久。
她收回思绪。
她温柔的对琉璃笑道:“好姑娘,别哭啦,等宝珠回来,你该挨她们取笑了。”
琉璃抽噎道:“奴才不怕,奴才就是心疼主子。”
她跪坐在床边:“奴才跟着主子一辈子好不好。”
“好。”乌玛禄好脾气的应道,“那就劳你多给我培养几个人出来,老四那边儿有皇贵妃操心。”
她絮絮的说这些事,宝珠回来了,轻步上前听着。
乌玛禄看了宝珠一眼,继续道:“老六和肚子里这个可还需要你们呢。”
琉璃也看到宝珠回来了,闻言道:“六阿哥这些年得亏尹双儿照顾,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奴才打算日后多带带她。”
乌玛禄自是无可无不可的。
琉璃见她困乏,忙伺候着她歇下。
宜妃和钮祜禄贵妃得了消息,各有心思,只佟佳皇贵妃猜的不错,她们现在正是月份大了,生怕出事的时候,又怎么会愿意出来呢?也就拒了。
佟佳皇贵妃虽然知道,但乌玛禄刚走,她免不了对比,她也知道乌玛禄是有求于她,但至少那人摆出了样子来。
她心里清楚,自己这样的比较不大对,却忍不住这样想。
她暗自摇了摇头,心中好笑。
夜间,胤禛醒来后,得知佟佳皇贵妃的消息,哭着喊着要回去。
乌玛禄叫宝珠带着几个宫女太监,点着宫灯,小心翼翼把他送了回去。
至于承乾宫如何大阵仗的迎接,那也无甚好讲。
胤禛能见着佟佳皇贵妃,心中欢喜,围着佟佳皇贵妃打转,怎么也不肯离去,还是佟佳皇贵妃后来提到他明日还要上学,才肯睡觉。
永和宫内,琉璃小心的唤了一声,又给乌玛禄倒了杯水。
乌玛禄接过,抿了一口,才道:“宝珠什么时候回来,你什么时候告诉我。”
“是。”琉璃退下在门口候着。
乌玛禄一个人靠在床上,望着虚空,静默不语。
等琉璃进来,告诉她宝珠回来了,又提了几嘴承乾宫的声势浩大。
乌玛禄喃喃:“那就好。”
她这才躺下来歇息。
时间一去五六日。
五台山上,醒迟和尚迟迟不愿意见康熙等人。
太皇太后虽每日有咸福宫格格和储秀宫格格陪着到处走一走,却也因始终心里有事,免不得问几句,得知不愿见他们,虽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还是有些难过。
康熙劝道:“皇祖母,你放心,孙儿会想办法的。”
太皇太后点了点头:“咱们出来多久了。”
“有两个来月了。”康熙算了算时间,“咱们还能在五台山再待上个把月。”
太皇太后点头,又劝道:“知你孝心,不要误了朝政就好。”
康熙忙道不会。
太皇太后又提到:“宫中还是雨露均沾的好,我见那素真儿和宝音都是好孩子,逗我这老太婆欢喜,你也上点儿心。”
康熙故作无奈道:“今年四人有孕,孙儿还不够雨露均沾吗?”
太皇太后知道他在避重就轻,只他说的是实话,她也不想惹恼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高高拿起,轻轻放下。
太皇太后不说什么了,撵他出去处理政事。
虽有议政大臣暂替他处理国事,然而有些事件过于重大,依旧需要送到他眼面前来,让他过过眼。
此举虽然有些劳民伤财。
但康熙出行,虽有私心,却也是想要看看百姓生活,免得久居紫禁城,被下面臣子蒙蔽了去。
他本性并不是一个奢靡浪费的主。
前些年打仗的时候,他一直留在紫禁城中,没有什么动静。
也就这两年,三藩已定,台湾几乎手到擒来。不敢说那些反清复明的余孽,都清除干净,可好歹天下大定。
他这才屡次出巡。
康熙常常审视自己,他自觉自己处理诸事时,皆已经做到仁至义尽,纵然后世史官,也批判不出个什么名堂来。
他想要的就是天下太平安宁,长治久安,清朝统治安稳,余下的不足挂齿。
等他处理完毕,又交付侍卫发送回去,招来梁九功询问。
梁九功苦着脸道:“咸福宫格格和储秀宫格格之前与太皇太后出去游玩,回来之后便已经歇下了。至于那三位常在主子,还在藏书阁,并未回来。”
康熙也不恼,笑骂了一句:“她们倒比我清闲。”
梁九功知道他没生气,康熙向来不算个苛刻的主子,几位妃嫔能做出这些行为,也与他默许有关。
康熙是喜欢轻松些的气氛的。
梁九功知道这些事,但他毕竟是康熙身边的太监总管,他总得做出自己的样子来。
他道:“不如奴才去把双答应主子给皇上宣来。”
双答应乃是这次出巡时,康熙幸的一个宫女。
康熙摇了摇头:“不必。”
他又道:“点两个人,随朕去藏经阁看看吧。”
梁九功心知他不想声势浩大,果也就只点了两个人随康熙前往藏经阁。
康熙还未到,远远的就看见一个和尚离开。
康熙迈上去,见三人正在翻经书,笑道:“你们倒是好心情。”
三人行礼。
康熙上前翻动了几页,道:“你们时常来这里,看出了个什么。”
戴佳澄月道:“荣妃姐姐爱抄经,奴才寻思给她带几本钟粹宫没见过的经书回去。”
万琉哈柳烟亦道:“德姐姐向来爱看书,佛经也是不挑的,这次她未能出来,我想给她带几本回去。”
康熙微微点头。
他看向魏见月:“你也是要给德妃带?”
魏见月上回跟他出来过,知道他喜欢有话直说的人,便直接道:“德姐姐有万琉哈姐姐带书回去,奴才就不凑这个热闹了。是皇上上回说,要奴才多看看书。奴才愚笨,看完就忘,边抄边记还能记下些。”
她向来是个不太敢惹人的性格,许是身边的都是认识的,倒也好了几分,又多说了几句话,她道:“都说佛经中自有大智慧,能开智,奴才便跟着两位姐姐来瞧瞧。”
康熙手上在翻佛经,没太认真听,可他天性聪慧,已经记下了她在说什么,应道:“多看多背多记也好,我打小不聪明,也就靠着用功才走到今日的。”
“是。”三人齐齐道。
康熙让她们散开:“去吧,各看各的就是。”
三人又散开,说着说着,又凑到了一堆,谈论着佛经里的典故,并不像她们口中所谓自己的不识几个字。
康熙随手拿了一本,正是《金刚经》,他翻动着。
皇宫藏书里,当然也有《金刚经》此本。
不过佛经中,以《金刚经》、《楞严经》为首,广博大义,是可以反复阅读的好书。
康熙虽久学儒家之法,却并不拘泥于一家,同时旁观道经、佛经,又研究西洋经典。
固步自封,只会死于画地为牢。
他翻阅着,突然想起自己来时看到离开的和尚,便随口问了一句。
魏见月道:“奴才们也不知道他是什么人,来的时候他就在了。左右有侍卫盯着,大家便没有让人驱赶。他只言自己只是一僧人,同咱们聊了几句,送了几串佛珠给咱们。余下的便不知道了。”
她们将手上戴的佛珠予他看。
康熙没有放在心上。
他挑选了一会儿,借阅了几本佛经回去,打算晚上观瞧。
三人早就选完了,在一旁等他。
几人一同回去。
大众每日在梵唱中醒来,底下众人早在山下约好了菜贩肉贩,按时送粮食菜肉上来,自己做饭吃。
几个做主子的倒是日日素斋,颇为虔诚。
时间长了,康熙和太皇太后逗趣道:“久在宫里,暂时做个食素的僧人倒也不错。”
太皇太后忍不住气到:“可不兴说这样的话。”
康熙知道自己犯了太皇太后的忌讳。
原先不知道也就罢了,现今知道了自己的皇父在这白云寺中出家,他还说出这样的话,岂不是在戳皇祖母的心窝子吗?
他连忙道歉道:“孙儿以后再不说这样的浑话了。”
太皇太后才缓了口气,又免不了多说几句:“你要好好当这个皇帝,可不能像你皇父一样,偌大的江山说舍就舍了。”
太皇太后叹了一口气:“你啊,后宫当中要雨露均沾,可不能再让宫里出个孝献皇后了。”
“孙儿知道的。”康熙忙劝道,“孙儿膝下,还算孩子多,皇祖母勿为我忧。”
太皇太后听他这么说,也放心了许多:“我一向知道你是个孝顺孩子,只是你皇父就摆在前面,皇祖母也不能不担忧啊,你不要太在意。”
康熙忙应着是。
一连在五台山住了二十多天,日日询问,醒迟和尚都不愿见人。
康熙最后实在忍不了了,他站在院门口,问那照顾醒迟和尚的小沙弥:“你问问,他为一介女子出了这个家,就连自己的额娘都不管了,连自己的儿子也不要了?”
小沙弥一板一眼的:“回皇上,醒迟长老早知皇上会如此问他,他叫小僧告诉皇上,既是出家人,何管在家事。不论是江山还是父母,有皇上在,还有什么不好的?”
康熙闻得此言,简直气得七窍生烟。
他从前虽然讨厌孝献皇后,也不过是因为皇祖母和皇额娘对他更为重要,他也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生母为此郁郁寡欢,抑郁而终。
当他们一遍又一遍的在他面前提及,皇父为了孝献皇后做出的事后,他难免不自觉的讨厌那位女子。
可如今这会儿,他的确有几分明白,为什么皇祖母和皇额娘提起孝献皇后的时候,会是那般的憎恨。
他此时心中生出了一个恶毒的想法,如果当时没有孝献皇后就好了。
他深吸一口气,忍下自己心中的恶意,让那小沙弥进去传话:“你去问问他,他额娘七十岁的大寿,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他都不愿意见她一面吗?”
小沙弥进去了。
约莫站的有一炷香,那小沙弥出来,合十道:“醒迟长老请皇上与太皇太后入内一观。”
康熙心中激荡,他忙让侍卫去将太皇太后请来。
太皇太后乘轿辇而来,又在康熙的搀扶下急急入内,至于其他人连同那个小沙弥,一概的被关在了院门外。
那厢房中,装修十分简朴,同别的僧人的禅房并没有什么区别,进门就是一个大大的佛字,摆着一个桌子,桌上有香炉供果,下面摆着一个蒲团。那蒲团很旧了,有缝补的痕迹,似乎用了很久。
太皇太后心里酸楚:“我的儿。”
正盘腿坐在地上敲木鱼的和尚抬眼看向她,又收回目光:“此处无有你的儿,只有个醒迟和尚。”
太皇太后这辈子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可是听到自己孩子这样说,心里难受地几乎要落下眼泪来。